1. (2016重庆B卷)命题作文: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考场佳作】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我想用“逆袭”来形容初中的自己。在遇到你之前,我长相平平,成绩极差,爱抄作业,背地里爱骂老师,无任何优点……这些都是我的代名词

初中第一次中考数学能考100多分只不过是我用来隐藏自己愚笨的手段,我曾将你布置的作业撕个粉碎从三楼扔下,我曾背地里大声骂过为你量身定做的脏话,我甚至觉得你特别讨厌我……那个时候,那个年龄,并不适合叛逆,但我唯对你产生芥蒂。

日子一天天过去,像温水煮青蛙般无聊,反正是差生,反正你不喜欢我,这是我叛逆的原因

三月的春风恰到好处,四周的阳光略显柔情。如此恰到好处的季节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你突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了我,原因是我的课时作业正确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我低着头不敢看你,因为你不知道此刻压在我手下的参考答案是多么刺眼。但我还是那么高兴。白驹过隙,冲淡了第一次被人夸奖的喜悦感,如今的芭蕉也不知绿了多少回,每每回想,总会有淡淡的清香,恐怕这就是回忆的价值。

心灵鸡汤哪有那么神奇,几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但我最终还是变了,因为我的世界从此多了一个为我提灯的人。

从此以后,寝室里的墙壁上多了一个读书的影子,厕所里多了一个背单词的声音,课堂上少了一个睡觉的身影……夕阳透过老旧的木门洒在我本子的左下角,那里是你书写的“加油”。

或许是因为努力,或许是上天眷恋,我的成绩提高了,我成了你眼中的好学生。所幸,你愿为我提灯,我愿借你的这盏灯奋起直追

时间从岸上出发,拖着陈旧的板船,一晃竟三年,学习进入了白热化,不知道是压力还是其他原因,我的名次后退了。父母很担心,打电话给你,你帮我说了好多好话;当我听到父母久违的声音时,我哭了,你帮我擦干眼泪,说了许多安慰的话,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你对我说的“人生路上的每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其实我也想对你说好多好多的话,但最后只羞怯地说了声“谢谢”。

谢谢您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谢谢您成为那个为我提灯的人,即使让我行走在暗夜也不孤单。谢谢您,我最爱的老师

旁 批

→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诗意。

 

 

 

 

 

 

 

由“我”前后鲜明的变化突出老师在“我”前进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再次点明老师是为“我”提灯的人。

 

 

 

→结尾照应标题,表达“我”对老师强烈的感激之情。

【名师点评】文章选取老师作为写作对象,通过“我”前后不同时期鲜明的变化,展示了老师作为“那个为我提灯的人”的重要作用,其满心的感激之情不言而喻。文章选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便于直接抒发自己满满的感激之情,也给人以真实感。同时,文章感情真挚,语言质朴,不事雕琢,读来令人感动。

 

(2016广东)半命题作文:我真想 ___________

我真想回到过去

天空,一望无际的苍碧,布着些微云雾,轻风吹动叶子,发出一阵阵沙哑的音乐来。斜阳射在那荷花池里,荷叶上的水珠被瞬间照得晶晶发亮。每到此刻,我总会想起你,真想回到过去。

远在深深的旧梦里

那是一个无数次出现在我梦里的地方——外公的家,一个充满岁月气息的小房子。泛黄的外墙,沙石的颗粒感保留至今,硌得人生疼。外公说:“这个房子能为我们遮风挡雨,是我们的家。家不需要华丽的外表,只要温暖就好。”

夏季,蝉鸣声此起彼伏。院子外的柚子树也悄悄把枝丫伸入院里。微风捎来柚子花亮黄的花蕊里散发的清香,那洁白的花朵是爱美的小姑娘最好的发饰。而我最喜欢它那墨绿的叶。外婆曾摘下一片,放在我的鼻尖,虽然苦涩,却使人心安。

一身憔悴在风里

长大后,我们都离开了老房子,居住在城里,还记得刚离开那里时,外公外婆总爱回忆过去:“你小时候活蹦乱跳的,老让我们陪你玩捉迷藏,可是家里那样大,你却总藏在床背后的小角落里。我们也好辛苦,每次都要先假装找不到你,你才会开心。”这些他们认为快乐温暖的回忆,都是围绕着老房子,而我怎么都听不厌。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回到了老房子里。“你好啊,近来好吗?”外公外婆在跟邻居寒暄。经过岁月的洗礼,我已经快认不出它了。泥黄的外墙凹凸如从前,却多了一份黯淡。曾经青葱茂盛的柚子树,也变得萧条。“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望着这座养育了四代人的老房子,我心中轻声问道:“你好啊,好久不见,近来……好吗?

满腹相思都沉默

我们只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就走了。离开的时候,母亲叫大家照相留念,我没有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再来这里。

我真想回到过去,回到那年充满花香的夏季;我真想回到过去,回到那年的欢声笑语;我真想回到过去,回到儿时的记忆里……

旁 批

→大自然的景色美不胜收,作者的思绪也随着回到了过去。

 

 

→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让“我”留恋,作者由物及人,表露自然。

 

 

 

→此处外公外婆的话,让“我”充满对儿时的美好回忆,是那么温馨、甜蜜。

 

→采用对比手法来写,老房子依然存在,但已今非昔比了,感慨岁月不留人。

→心理描写很逼真。

 

 

 

→用排比式的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在选材构思方面很成功。文中三个小标题相对独立,而又紧紧联系在一起,作者对老房子的依恋、对外公外婆的思念,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都贯穿其中,情感线索很清晰。作者构思巧,立意新,手法多,语言美,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我大学毕业留在了三十里外的省城,其他兄弟几个则继承了母亲经商的天分,在县城营生,都已经与种地不相干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力量尽孝,劳碌了一辈子的母亲被各家抢着邀请,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但父亲一直拒绝我们的供奉,仿佛我们拿给他的吃穿用品,是偷来的抢来的。此外,他也不愿意和我们多交流。濉河中的卵石被父亲一块块地挖出,堆砌在河滩地的四周,圈起了一座“城池”。日晒雨淋,寒暑易节,他始终把自己圈在里面,像绣花一样走针引线。几乎到他去世,父亲都在努力表明他是在靠他的土地生活。

②不仅如此,父亲还想努力表明他在种地养活着我们。地里的油菜碾成了菜油,玉米长成了棒子。他满城奔走挨门挨户给我们送来他的“劳动成果”放下东西后他擦把汗便转身扬长而去……

③和父亲一样的还有大哥。我家祖辈在山里务农,随着时代变迁我们搬进了城。搬家时,大哥留在了山上,不想进城。他的想法与父亲一样:城里有什么好,城里有地种?大哥偶尔探望父亲,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当然,说的都是扬穗拔节、春种秋收的事。

④但父亲的脊背在一夜之间塌陷了。三年前的春夏之交,大哥骑着摩托车去乡里买化肥,因之前抢收麦子劳累过度,昏沉之中连人带车栽下了悬崖。大哥去世之后,父亲花白的头发变成雪白。他更长时间地把自己圈在“城池”里加倍劳作,固守着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⑤时间长了我们都很担心。初秋的一天,天气炎热,我们放下手里的事物,约好一起到“城池”看父亲。但当我们靠近“城池”时,他竟像发现了异族的入侵,朝我们暴怒地吼道“滚得远远的!”我们全都停步侍立。父亲竟如此对待我们!强烈的刺激,使我的头脑清醒起来,我的心中凉意渐生。随后我们第一次真切地观察到了父亲在“城池”中形单影只躬耕劳作的情形,我的心中涌起丝丝寒意。父亲的“城池”近在眼前,作为子女,我们却都从未走进去过,我的心中寒意更浓了。父亲依然自顾自地在“城池”中劳作,而站立在“城池”之外的我们却相视默然。我,不寒而栗

⑥不多久,父亲便病倒了。城市要发展,河滩要整治,父亲似有所闻,所以临终前他念叨着“河滩地……”

⑦一年过去了,昨夜幽梦,父亲飘忽在他的“城池”里,汗流浃背地将堆砌的卵石一块块地移除,举止笨拙,但往来不绝……我们蹑步而前,他竟然对大家灿灿地笑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濉(suī)河:水名,发源于安徽,流入江苏。②不寒而栗:天气不寒冷而身体发抖。

1.分析文中父母亲的心理。
(1)母亲“心安理得地享受赡养”,母亲应该是怎么想的?
母亲认为,子女条件都很好,又有孝心,而自己劳碌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接受子女的赡养,合情合理。

(2)从第②段画线句能看出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
父亲想要努力 表明他在种地养活家人。

2.为什么大哥来时,“父亲便像过节一样,和他说笑不停”?
父亲和大哥有一样的想法,父亲和大哥有共同话题(或父亲和大哥互相理解,更亲近)。

3.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说明“我”当时心中有所感悟,那么当时“我”感悟到了什么?请写出你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①示例:“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们的强烈不满,意识到父亲和我们之间有很深的隔阂;②“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父亲的辛劳与孤寂,意识到我们以前对父亲的关注关心不够;③“我”意识到了我们从未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了解父亲的内心需求,给予父亲精神上的关怀;④“我”终于明白,作为子女,我们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4.结尾的梦境,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子女的愿望,那么我们的愿望是什么呢?
我们希望父亲打开(拆掉或开 放)他的“城池”,希望他允许我们接近,接受我们。

5.文章题目中“城池”一词既指父亲用卵石圈起的河滩地,又指父亲固守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