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眼朦胧中,我看到了你的身影,你削瘦的却又模糊的身影。两年来,我朝思暮想的是你;半夜惊醒,哭着喊着要找的是你;最想依靠的也是你……

还记得吗?以前在学校,有再多的烦恼,只要在家门口伫足,闻闻令人垂涎的饭菜香,就什么都忘了。我总是冲进家门,甩下书包,冲你喊上一声:“奶奶,我回来了!”我清楚地记得,厨房里,“轰隆”的抽油烟机下,你回过来看我,笑呵呵地把我推出厨房,那滑腻的触感,至今还留在我的皮肤上。

烦恼时,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昏黄的灯光下飘飘洒洒着温柔的灰尘,落在你银白的发丝上。你倚着古老的红木躺椅,八仙桌上的收音机里唱着你最爱的锡剧,你也跟着小声哼哼,手边还翻着一本发黄的菜谱,不时还嘟囔几句:“小丫头在长身体,得给她好好补补。”我不经意间发出了一点儿声响,惊动了你,你看着站在门口痴笑的我说:“丫头,咱们今天吃个童子鸡怎么样?”

成长时,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张开眼睛,是满眼无力的白色,稍一侧目,就看到你心急火燎地冲进房门,进门便朝着坐在对面的爸妈喊:“连个小孩都不会照顾,这个月第几次住院了啊?”转过身,看着生病的我,怜爱地说:“怎么样?好点了吗?奶奶给你带了最爱的骨头汤,吃点吧!”你温柔地托起我的背,把我轻轻抱起,坐了起来,目光落在我满是针孔的左手上,疼爱地说:“我端着,你吃吧!”与你柔情的双眸对视,我看到了你满眼的温柔、痛心。

虚弱时,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每次都让你认真点,仔细点,怎么又只考这么点啊!”每当妈妈的责备声响起,只要我听到你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我就不再害怕了。推开房门,你紧促着眉教训妈妈:“孩子都已经说她尽力了,再说她已经这么优秀了,上升的空间是很小的嘛!”奶奶你可知道,要是此时我有一把熨斗,我真想熨平你紧皱的眉!

委屈时,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猛地从梦间惊醒。原来只是一场梦。两年了,你离开我两年了,你的面庞在我心中由熟悉变为模糊,可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厨房中,少了饭菜飘香;灯光下,少了锡剧与菜谱;生病时,少了骨头汤;被责备时,少了你的帮忙,但我最想依靠的还是你。

 

【精当点评】文章通过4个片断的真切描写,展现了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我”对奶奶的那种依赖与感激也就体现在字里行间。“烦恼时”、“成长时”、“虚弱时”、“委屈时”等4个总结句,巧妙点题,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写法。

前些年,张艺谋的一部片子《千里走单骑》中有这样一段旁白:“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我知道,没有他们,我什么也做不了。”

这是与你一起看过的片子。

那日天气甚好,手挽手从电影院出来,天空沉寂蔚蓝得似是快要滴出汁液。你反复呢喃着那段旁白,神情凝重,瞳仁清澈。

“去我家坐一会儿吧!过会再回家好么?”你突然停下脚步,语气是那么温柔。

“嗯,好吧。”略微犹豫之后,我点了点头。

你的家坐落在江边。推开窗子,温溽的江风便迎面扑来,我沐浴着傍晚夕阳最后的光辉,享受那未尽余霞的凄婉之美。一旁的你正忙着将自己栽种的薄荷采下,一片一片仔细洗净之后放入白色的瓷杯中。淋入开水,一片氤氲的水汽夹着缕缕清香便溢了出来,瞬间将我包围,让我感到无比的轻松。接过你手中的白色瓷杯,我看到了荡漾在薄荷叶之中你灿烂的笑容,像那熟稔、修长的矢车菊在绽放。

喝着茶,欣赏着江景,你和我时不时相视而笑。看着你干净的面容,我心里便安定。那时我正与父母充满矛盾,常常失落沮丧。从未在朋友面前提起,可细心的你却洞察到一切。邀我看电影、喝茶,一点点释放我心中的烦躁不安。坐在你面前,时间也发生了错乱,天地间仿佛只有你我二人。分别之时,你扶着门框淡淡微笑:”以后常来吧!”我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这无形的约定竟一直持续到现在,每月我都会去你家喝下午茶。你时常贴心地准备了小点心,用菊花、薄荷泡茶,用苹果做甜汤。我将烦恼静静说与你听,你慷慨地全部接受,没有一丝抱怨。现在的年纪,正为学业所累,常会丢失梦想。而你的照顾,让我学会了承担。想一直这么下去,依靠着你,一起慢慢成长,告别悲伤与寂寞,让这份友谊光芒万丈。

终于明白那段旁白的意义。没有你,我什么都做不了。我最想依靠的,不是父母,而是你。

在诗般的暮色中,我眺望远方,如一位钟爱的年轻作家所想——如果有来生,我愿与你一起化作那原野上的果树,守望着一片深深的棉花田,清晨有浓雾与露水,夜晚有星辰与月光,我们将等待并爱恋着如歌四季:春花,夏草、秋风、冬雪。

【精当点评】文章以《千里走单骑》中的一段旁白贯穿全文,叙写了朋友间的交往,以及”朋友一生一起走”的互相依靠。出色的描写、老到的语言是本文的”亮色”,文章背后作者对文学的钟爱正是本文胜出的原因所在。  

我想起在大学时期和朋友橘子的“那些年”。

四年同窗情,早已把我和橘子紧紧绑在了一起。我个性外向喜热闹,是个夜猫子,常常熬夜到凌晨还不肯入睡,到了早上又赖床起不来,常年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

而橘子却与我恰恰相反,为人平和,喜静不喜动,早睡早起,做事规律。可性格相反的我们,偏偏成为了雷打不动,无人能拆的“铁闺蜜”。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橘子约好出门游玩,赖床的我睡过了头,整整迟到了2个小时。

本以会被她痛批一顿,没想到一路狂奔目的地后,她却悠哉悠哉坐在奶茶店喝饮料,我一张口还没说话,她就心思了然地摆摆手说:”你个懒虫,打电话没人接,我就知道你还在床上和周公聊天呢。”

你看,这就是好的关系,一方是”给了阳光就灿烂”,一方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彼此之间,总有一股包容在流淌,即便你犯错了,她也不会加以苛责,而是会心一笑,打趣说一句:”早就猜到啦。”

不解释是一种默契,更彰显了彼此间的包容程度。

就如范玮琪唱的一句歌词:

你拖我离开一场爱的风雪,我背你逃出一次梦的断裂,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

你性格如炎炎烈日般张扬肆意,我却更接近秋天的温吞平和,水与火的交融并没有引起毁灭性地爆炸,反而增添几分和谐感。

不必解释,不是因为彼此有多少相同之处,而是生命里那些不同的东西,一定会温柔地交汇融合,有缺憾有包容,有相似有不同,最终达成一种妥善的圆满。

就如你欣赏我大大咧咧中的仗义豪爽,我明白你的平静温和后的宽容包涵。对于性格中突兀横生的部分,心存的那一分包容,终究会让自己释怀。

不必多说,有时候一个眼神温柔交换,双方心思即刻一点而通。

2017福建)(22分)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又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队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是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颗小白杨。

 
 

11.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11.(3分)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1)”才”和”终于”两个词(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2)”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难以相信,因此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1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4分)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侧面表现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

 
 

1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

14.(6分)答案要点:①指塔斯提哨所②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③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2017广西贵港)

①千年的原始森林连绵数千里,古木参天,荆棘布道,偶尔的狼嚎猿啼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②张郎执枪佩刀,带着干粮,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穿行。

③入林的第五天,张郎就见到了一副白森森的人骨,张郎有些迟疑,怎样遇害的呢?旁边有刀也有枪,而且从刀的重量来估,其人也是个习武之人,狼?虎?或狮?张郎不得究竟,自顾上路,一路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④偏偏不几天,张郎又遇白骨,还是人体,而且是两具。从过医的张郎蹲下身细细察看,两具骨骼都是男人,还留着拼命搏斗过的痕迹。张郎就更觉得奇怪了,什么深仇大恨让人追到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动了杀心?功与名,财与利?

⑤继续前行。

⑥怪事再度发生。这天,张郎刚吃完一只烤熟的山雀,正准备起身上路,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一团蓝光炫着他的眼。张郎揉揉眼睛再看,绿幽幽的,张郎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立马想到老人家常说的天然翡翠。

⑦张郎一步一停地上前,他怕是什么特大动物的眼睛,近了,果然是两人合抱大的玉石,而且,玉石下面还有一个人,用绳附着,看衣服和肉体颜色,刚才死去才不久的样子。

⑧张郎在旁边捡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认为是翡翠的玉石上砸,玉石丝毫没损,凑近看,暗纹都没一丝,再凑近些看,整块石头里一点气泡也找不着。张郎兴奋得快要窒息,确认这是翡翠不说,而且是上等的翡翠。张郎眯上眼,感觉华室在招手,山珍野味已压桌,骑马坐辔,穿金戴银,妻妾成群,成为郡主富甲一方。

⑨张郎睁开眼,将死者身上的荆条解下,将玉石系往自己身上。好沉啊,张郎每走一步腿都在打颤,但背上是一座城池,越重城越大,再重也心甘。

⑩脚起泡背流血,张郎感到体力不支,准备歇下给肚进食时,张郎听到有人的声音朝他这边传来,立马用树枝和深草将玉做了掩饰,自己也藏在蔽处,两手紧紧握住枪。

声音近了,更近了,看得明白,是人。张郎的心一软,刚放下枪,突觉玉石易主、华室崩塌、妻妾逃逸、丰餐消隐,于是一咬牙,重新端起枪。

就在食指穿进扳机孔的一瞬间,张郎明白了前面遇到的三具白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第一具会武功的人是背着这玉累死的,第二具和第三具是为争抢这玉而搏死的,第四具也是累死的……

张郎放下枪,打了个哈哈,从丛里露出来,亲切地说:”乡亲﹣﹣恭喜你啊﹣﹣”

张郎说,路遇横财,见者有份哟。张郎把藏好的翡翠指给对方看。

对方姓李,李郎说,张兄,你先见,归你。

三说二说,两人就抱成了一团,割指为血,插枝为香,结为兄弟。

砍一棵拳头粗的树,两人抬着玉石在森林里穿行。

行途中,张郎病了,俩人就歇下来,李郎去找草药,打野禽诚心诚意地伺候着张郎;李郎病了,张郎就去找草药,打野禽诚心诚信地伺候李郎。

日复一日缓慢穿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磨难,俩人终于走出了千年的原始森林进去村庄。

“哇﹣﹣啧啧﹣﹣”

(21)”啧啧﹣﹣哇﹣﹣”

(22)村人的眼睛个个像灯泡,惊羡,狡诡还有贪婪……

(23)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绕石走了三圈,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24)玉石旁边高出众人一个头的族长捋捋将垂至前胸的白胡子,歪头看了眼李郎,再歪头看了眼张郎,更为高声地说:”不,是两颗﹣﹣”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1)张郎在穿越原始森林的过程中意外获得别人没能带出森林的巨大玉石,他认清自己的力量与后来的李郎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将玉石带出原始森林.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张郎意外获得别人没能带出森林的巨大玉石,他认清自己的力量与后来的李郎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将玉石带出原始森林.

 

(2)第八段划线句子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心理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张郎当时内心的兴奋,引出下文带着玉石艰难的向前行进的情节.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结合内容来分析,这句话是张郎在得到玉石后内心的感受,属于心理描写,表现其喜悦与兴奋的心理,并引出下文情节.

 

(3)第18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不能,第十分段具体表现二人的关系亲密与团结,为后文老人赞美他们的心如无价的翡翠作铺垫.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去.理由:从内容上看,这一段主要表现二人的友好程度;从结构上看,为后文老人赞美作铺垫.

 

(4)张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4)张郎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他在一个人无法带出玉石的情况下,懂得冷静思考,找到对策;张郎是一个讲信用,善良的人,他和李郎结为兄弟,并能共患难,同甘苦,真诚对待李郎.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尤其应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和相关事件,然后结合这些内容来分析.从文中内容分析,张郎在得到玉石后,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而是冷静思考,发现前几个人死去的原因,明确自己应怎么做,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张郎李郎结为兄弟,能互相之间真诚相待,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讲信用、善良的人.

 

(5)族长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作用。

(5)族长的话没有说完,他认为有两颗玉石,其实是将张郎与李郎真诚的心比作无价的玉石.这样留白式的结尾,既能给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又点明主旨,使小说的意义更加深刻.

(5)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结尾的作用.此题为开放性赏析题,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结尾方式用作用,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文以族长没有说完的话结尾,引起读者的思考与想象,同时点明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看,则是总结全文,收束全文.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写张郎穿行千年的原始森林,捡拾到一块巨大的上等翡翠玉石,他背负着翡翠玉石艰难前行;第二部分(1019),写张郎在艰难的前行中遇到李郎,与他一起同心协力,将玉石抬出了原始森林;第三部分(2024),写人们啧啧赞叹二人的好运,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则认为他们拥有两颗价值连城的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