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东西打不开!快过来帮我一下!””好的等一下。妈妈马上就来!”这是十年前家里最常出现的对话。

“女儿啊这个电视机怎么搞的怎么没有画面?””就来等等。”这是现在家里最常出现的对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妈妈在我心中无所不能的形象消失了现在的她在我心中已变得一无所能了。什么都要依赖我我的心里总有些许的不耐烦。

假期一家人打算去医院看望姥姥。妈妈一大清早就在厨房里忙开了一边煮着糖水,一边喊我帮忙。

“女儿啊帮我看看汤好了没有?”

“汤在高压锅里好了自己会停。”

“哦。那帮我把那桌上的水果洗一下。”

“你在弄糖水之前就洗好了。”

“啊?我忘了。你帮我去……”

整个一上午妈妈都在以命令式的口气与我对话。后来我忍不住了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什么都记不住!糖水到时间了关火!你去换衣服糖水我来装!”

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离开了厨房。

医院里妈妈干净利落地为姥姥收拾好桌子把她准备了一上午的东西摆上去然后一边看着姥姥吃,一边帮姥姥收拾柜子里有些凌乱的衣物。这时候的妈妈似乎没有像在家里那么笨手笨脚了。

姥姥吃饱了妈妈带她到楼下小花园散步我跟在后边。妈妈搀扶着姥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比妈妈矮一个头的姥姥时不时地扬着头和妈妈说着什么而妈妈总是低下头耐心地倾听上台阶时姥姥险些被绊倒妈妈忙蹲下身子,一边轻声安抚着姥姥一边用手拂去姥姥裤腿上的尘土然后又搀扶着姥姥向前走去。

看着她们的背影我似乎找到妈妈变笨的病根是我。因为我从一个依赖妈妈的小女孩渐渐长大,如今,我对妈妈的依赖在一天天减少,妈妈对我的依赖却在一天天增加。而对于姥姥,妈妈则是那个能让她依靠,也是让姥姥变笨,变得什么事都容易忘记的那个病根。其实,妈妈依然是那个能干的妈妈,只是,我长大了。

“哎呀,女儿你去帮我开一下洗衣机。”

“洗衣机刚刚才停,马上又开一次?”

“啊?刚刚才停?哦,那不用了……”

回到家后的妈妈,又变回了笨得无药可救的状态。罢了,罢了,如果她以后变得越来越笨,那么我就像儿时妈妈爱愚笨的我那样爱愚笨的她。

 

 

多少学生笔下的妈妈只做过两件事:在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给”我”送伞;半夜”我”发烧,都是弱小的妈妈背着”我”一步一步地往医院里赶,最后,”我”醒来,看到的只有妈妈的白头发和眼里的红血丝。

这些”妈妈”都是用泥土捏出来的,甚至是用模子印出来的,是妈又不是妈,只是模子里的妈,不是自己的妈。是妈的形,却无血又无肉。

这篇作文的小作者另辟蹊径,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自己与妈妈之间,妈妈与姥姥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地了解了妈妈。通过一双慧眼,她发现了妈妈的不同:十年前与十年后的不同;在女儿与自己妈妈面前的不同。十年前的妈妈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如今却变得”一无所能”了;在女儿面前是”一无所能”,到了自己妈妈那儿,却又成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女儿。

小作者用细腻的内心体会,找到了病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一个依赖妈妈的小女儿渐渐长大成能让妈妈依赖的大女儿。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姥姥越来越老,对妈妈的依赖也在加深。

作者笔下的妈妈真实、有血有肉,既具有个性——是作者独一无二的妈妈,也具有共性,这难道不是一代一代的轮回吗?

特别喜欢最后一句:”如果她以后变得越来越笨,那么我就像儿时妈妈爱愚笨的我那样爱愚笨的她。”情至深处,语淡情浓。

发表回复

Post Navigation